早在轻松同学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,就想去溧水的天生桥看看了。当时,办的南京市公园的年卡里就含有这个景区的门票,但是一直没去成,这次终于有机会可以一睹闻名已久、向往多日的有着“江南小三峡”之称的胭脂河、天生桥了。
(注:以下有下划线的文字部分摘自网络,鸣谢原文出处!所摘文字不代表楼主的思想,无代做广告之意,纯属凑字儿码帖而已。)
南京天生桥风景名胜区位于宁高高速公路西侧,素有秦淮源头之称的溧水县城城西3公里起处,天生桥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18公里,重岗叠岚,草木茂盛,风景优美,是南京郊县旅游胜地。胭脂河——天生桥现已列为“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”,金陵新四十八景之——凝脂沉霞,因河两岸险峻、陡峭、秀丽、幽深,又素有“江南小三峡”之称,是明代在胭脂岗上开凿的一条沟通秦淮河与石臼湖的人工运河。它南起洪蓝埠,北至秦淮河,长约7.5 公里。明朝朱元璋定都南京后,为了使苏南、浙北的粮草避开长江风险安全运到南京,开凿了胭脂河,作为内河漕运。
据记载,在开凿胭脂河时“以巨石面留为桥,中凿石孔十余丈,以通舟楫,桥因势而成。”故名“天生”。在人工运河上留石为桥,实是当年工匠们的创举,可惜南桥早在1528年崩塌,仅余北桥。现存天生桥长34米,宽9米,像这种在人工运河上留下巨石而成的天生桥,国内仅此一座。
石桥横跨两岸,构成“长虹卧波”天然美景,从此天生桥闻名遐迩,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家水运规划设计院院长胡家明教授称之为“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”。
胭脂河工程需要在一条长约5公里、高25~30 米的胭脂石岗上开凿,在爆破技术不发达的古代,工程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。据《溧水县志》记载,开山时先用铁钎在岩石上凿缝,将麻嵌入石缝中,浇以桐油,点火焚烧,待岩石烧红,泼上冷水,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使其开裂,然后将石块撬开,搬运出去。“焚石凿河”使得山岗岩石夹杂着紫红,犹如妇女用的胭脂,胭脂河之名便由此而来。其实,这是由于岩石中含有的铁质被氧化的结果。
|
评论